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
敦品中學

:::

生命教育文章

  • 發布日期:
  • 最後更新日期:113-01-15
  • 資料點閱次數:5675

生命教育文章

我記得小時候課本上常寫著「我們良好的居住環境是── 我家門前有小河,後面有山坡……」。

 

現在這種環境大概沒有人敢住,因為有小河會淹水,有山坡會有土石流。才幾十年的功夫,台灣的整個生態環境就有這麼大的問題,根本的癓結是在心靈上面。大家只為了眼前的一些好處,沒有顧慮到長遠的一些影響,所以讓整個環境產生這麼大破壞,乃至於到最後很多人把生命都給丟了。

 

處在e世代中,物質生活雖然更繁榮、更富庶,可是相對的,在心靈或精神這個部份,是不斷的退化,這是e世代一個明顯的特徵。普遍來講,現代人的知識比較廣博,感覺上好像比較靈敏,點子也比較多;可是在另一方面,比較自我、任性,對於挫折的容忍度較差,耐心也較不夠,對自己比較不那麼尊重,對別人也比較不會體諒,對於眼前擁有的一切物質,比較不知道珍惜等等。任何一個人,不管有沒有宗教信仰,都有一個共同的需要,就是「生命要越來越快樂」,不希望生命有很多痛苦或很多無奈。

 

e世代的確帶給我們一些方便、享受,但是如果不在心靈提升加強的話,那麼是不是真正能帶給我們更多幸福與快樂呢?這是值得省思的問題。很多人常說古代的社會比較不進步,現在的社會比較進步。古代的社會很強調人與人之間相互協助,人跟外面環境和諧相處,所以不一定活得不快樂;現在的人雖然擁有了很多外在的物質享受,可是快樂的人不一定比以前多,這是事實,尤其在內心上非常鬱卒的人很多。現在很多人活得很無奈,活得很不踏實、不自在、不快樂,其實根本的原因是內心當中,並沒有活出真正讓他感覺到很有意義的生命內涵。我們不一定要很多的享受,如果說享受越多,生活越快樂,照理說,社會上那些很富裕、很有勢的人,應該很快樂才對,可是事實上並不一定如此,因為有不少有錢有勢的人,每天卻活得不快樂。

 

e世代青少年的一些特徵的形成,跟他們整個學習的環境是息息相關的,現在家庭跟社會帶給他們的,普遍來講,並不是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或是一個成長的環境。整個e世代的發展在某些方面,特別在心靈的部分,產生了一些失衡的狀態,這是由於從台灣光復之後,整個教育制度的設計是以經濟發展為主軸,但是教育真正目的,應該不只是培養一些人才,更希望能夠去培養一些對社會更有用的人,及人格上更健全的人。幾年前,台灣大學有一個已經拿到博士學位,後來再做研究的一個藥學博士,這麼一個高級知識份子,居然在他的研究室裡面做「快樂丸」──有害人體的毒品。這就是他自己本身雖然擁有豐富的科技知識,可是他內心裡面對於尊重自己跟尊重別人這個價值沒有建立起來,他不太在乎這些東西到底會傷害到多少青少年的身心,只要有錢賺就好了。以前學校是五育並重的教育,表面上還強調德育,將它擺在第一位,現在提倡九年一貫教學之後,變成七大領域,培養所謂的十大能力。

 

很多人發現看不到德育的影子,我覺得七大領域的教學裡面,任何一個領域都離不開德育的內涵,所以倒不一定要特別安立一個德育的領域。九年一貫的精神,將來是要共同發展教材,要協同教學的,這時老師心靈的開展變成非常重要。所以真正教育要能夠改得好,我覺得根本問題一定要在內心裡面先去改善,有一些價值先要重新做界定,再好的制度才有可能推展下去。「生命教育」層面的範圍非常廣泛,除了每一個學生他個人有正確生命的認識、生命的態度、生命的價值觀之外,跟人之間互動的倫理教育或道德教育,以及跟自然環境生態的部分,都可以涵蓋在整個生命教育的範圍裡。由於來自學校裡面暴力、自殺的事件越來越多,使得教育單位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,讓青少年對生命能有比較正確的認識,能夠發現更有意義的生命價值,進而建構一個更完美的生命。

 

每個人要不斷地去改善自己的生命,不斷地為生命所處的社會環境,盡到他做為人的一份使命與責任,這是生命教育裡面最根本的精神。福智文教基金會,這幾年來一直配合一些國小推動道德教育,在推動的過程當中,把所有的力氣放在「老師」上面,只有老師提升,學生才可能有好的道德教育的環境。在學校裡面,不管校長也好,老師也好,在推動生命教育、心靈成長這些課程的時候,都應該站在同一陣線共同努力,但是千萬不要太急,不要很快就要看到結果,那一定會失敗的,因為目前整個社會大環境很不理想。怎麼樣能夠幫助學習者在日常生活當中,能夠把他所學到的道德倫理觀念,實際上在他的行為上面展現出來,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情。但是這個社會一直往下沈淪,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,我們沒有抱怨的權利,只有無私的奉獻,不斷的堅持,就正確的教育來講,這也是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。

 

回頁首